欧易

欧易(OKX)

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

火币

火币(HTX )

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

币安

币安(Binance)

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

2021年武汉新增常住人口120.12万人,他们“用脚投票”选择英雄的城市

2022-09-26 17:44:09 916

摘要:日前发布的《2021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显示,2021年武汉市常住人口1364.89万人,比2020年增加120.12万人,增长9.7%。这一数据引发关注。与此呼应的另一组数据是:2021年,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(GDP)突破...

日前发布的《2021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显示,2021年武汉市常住人口1364.89万人,比2020年增加120.12万人,增长9.7%。这一数据引发关注。

与此呼应的另一组数据是:2021年,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(GDP)突破1.7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.2%,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。

是什么让武汉常住人口快速增长?哪些人成为“新武汉人”?武汉是否做好准备迎接人口增量?近日,长江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走访了多位“新武汉人”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人口、城市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。

看好武汉经济韧性

他们纷纷成为“新武汉人”

4月7日晨,青年人从四面八方涌向光谷软件园办公大楼,精神抖擞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。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

去年,本科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,取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硕士学位的刘相廷,和在母校相恋多年的女友共同入职小米武汉总部。

小刘说,武汉“好吃、好玩,也有好工作”。他觉得,现在武汉地铁、隧道和桥梁越来越多,出行更加方便了。腾讯、阿里、小米设区域总部,工作机会也更多。

去年,泽塔云董事长、CEO查乾的两个孩子在武汉入学就读。泽塔云总部从北京搬迁到武汉,毕业于原武汉工业大学(现“武汉理工大学”)的安徽人查乾,也“回流”到了武汉。

查乾说,受益于武汉更加优化的营商环境,更看好武汉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产业优势,“在这里,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干事业”。

回流的,还有孝感人陈东,此前他在广州工作了4年,目前回到武汉求职,他说不少同乡看好武汉制造业发展前景,纷纷回鄂,如今回来正逢其时。

就在企业领军人才、海归大学生、技能人才、农民工纷纷迁入武汉的2021年,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(GDP)达到1.77万亿元人民币,经济呈现全面恢复、快速增长、质效提升、稳中向好态势,重回“主赛道”。

“一年新增120.12万人,更有力说明了武汉经济复苏力度大。”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随着武汉疫情平稳,经济恢复,人员从沿海回归,加上大学生留汉,不断有企业第二总部落地武汉,大量人才也随之而来,电商、中欧班列等新型贸易模式也带动了制造业从沿海到内地的转移,从而带动人口增长。

叶青认为,武汉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方面的表现突出,整个2021年经济恢复持续增速,是人口回归、高增长的重要因素。他特别提到一个细节,武汉的供电常年稳定,保证了制造业企业的运转,对企业落户、建厂有吸引力。

产业吸附能力不断增强

岗位供给量和简历投递量明显提升

东湖高新区举行2022年春季大学生第二场直播招聘活动,高德红外等4家光谷知名企业代表成了“主播”,面向求职者花式介绍公司和招聘岗位。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

“今天参观的企业和工厂让我们大开眼界,武汉经开区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氛围,是我们大学生留汉发展的理想之地。”在3月31日举行的“一起向未来”新时代英雄城市学子行活动中,实地深入“车谷”的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车辆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戴训感慨。武汉经开区介绍,该区2021年较2020年,大学生就业至少有两成增幅。

在光谷,仅今年春招线上招聘活动就拿出了3万个岗位,据了解,伴随入汉龙头企业投产,在汉隐形冠军、专精特新企业扩产等,去年至今年,企业岗位需求一直旺盛。

迈瑞医疗武汉研究院运营总监麻生介绍,企业在汉研究院明年有望投用,目前已在政府支持下先期租楼运营,短短一年内人员规模已达270人。正加紧建设的迈瑞医疗武汉基地,将成为迈瑞医疗在全球的第二总部基地,5年内员工预计可达2000人。

“GDP是靠人创造出来的,武汉保持人口增长会进一步加快城市经济发展。”叶青表示,武汉新增120万人中,有不少是中高端人才,特别是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,以及第二总部、企业研发中心的相继落地,带动了一大批年轻的中高端人才来到武汉,为城市发展提供持续增长力。

通过市统计局数据可以看到,武汉功能区人口集聚明显,同比增加34.02万人,增长13.6%。这说明产业人口有较大程度增长。据了解,武汉正紧扣市产业地图,积极与“人才地图”等相对接。

“相对于2020年,武汉市2021年整体的岗位供给量和简历投递量都有非常明显的提升。”智联招聘武汉分公司人力资源高级研究员王红丽指出,从武汉来看,高新技术人才流入的现象十分明显。同时,应、往届大学毕业生选择在武汉就业的比重也有较大提升。“武汉落户和就业政策较为完备,企事业单位职位需求量非常旺盛,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就业需求。”

王红丽认为,最近几年,成都、杭州、南京、武汉、长沙等城市成为青年群体就业首选。“一是因为年轻人追求相对平稳、稳定的工作和生活,同时这类城市的发展提速,同样能找到优质的工作岗位。”

城市发展能否跟上人口增长?

加快“四副做强”为新增人口“筑巢”

4月7日,光谷软件园。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

住在光谷未来科技城人才公寓的赵方杨,从出门到位于未来城的企业工位只要5分钟。她说,在搬进人才公寓前,在武昌租房,虽有班车接送,每天上班单程也要1个小时。

《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时耗监测报告》显示,36分钟是全国主要城市通勤人口的单程平均时耗。但像赵方杨一样“幸福”的,仅住在光谷未来科技城人才公寓的,就有3000人。

人才“用脚投票”,在衡量平均薪资、租房性价比等物质因素之外,城市的发展潜力与活力、教育与医疗配套、交通便利程度、社会资源、商业氛围等,才是决定人来与不来、留与不留的重要土壤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流入武汉的比例不少的是年轻人口。以光谷为例,常住人口中,20—44岁人口占比超半数,从业人员中,超六成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。

人口的增长,对城市功能品质和承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心甘情愿留下来?

“相对而言,武汉的人口分布不够均匀,大部分人集中在三环以内。”叶青表示,人口分布不均衡直接涉及区域消费不均问题。他建议,应当引导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优化布局并向周边辐射衍生。

据统计,近年,新城区人口吸纳效应确有增强,4个区的人口已占全市28.05%,同比增长超8%。

武汉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,如放开新城区落户限制,男不满45周岁、女不满35周岁的非本市户籍人员,在新城区、功能区,由原来社保缴纳2年变为6个月。

另一方面,为新增人口“筑巢”。武汉加快“四副做强”,规划建设光谷、车谷、临空经济区、长江新区四个副城,突出“板块化”空间组织,按照100万—200万人“大城市”标准,建设功能完善、产城融合、用地集约、生态良好的综合节点城市。在东西湖,高起点建设的临空港新城将是新增人口的重要承载地,目前临空港新城规划的11条道路已基本建成,共享路跨径河大桥建成后,将拉近临空港新城与国家网安基地的联系,推动产城人有机融合,促进区域协同发展。

(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吴曈)

【编辑:汪宇瑾】

版权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( 微信:bisheco )删除!

相关推荐

友情链接
币圈社群欧易官网